四川一绝——芙蓉国粹
更新时间:2017-12-07 小编:茶茶 0 4823
芙蓉国粹是川剧的一种。“芙蓉国粹”驻演于锦江剧场内,荟萃了成都川剧界的名旦名角,精心编排川剧的经典剧目,重点突出滚灯、吐火、变脸等川剧绝技,每晚在“锦江剧场”为广大来川旅游的客人奉献一台精彩的“川剧绝技综艺表演”。
电话:02886068868
地址:成都市锦江区华兴正街54号(近王府井)锦江剧场
剧场双语报幕,着装旗袍把女主持人园玲高挑,凸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,透着古典美女的优雅气质,吸引着海外观众的眼球,坐在剧场被“刷刷刷”的镁光闪花了眼。
先来一出折子戏“刘关张斗吕布”,真的是“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”,看官可用心,里面的每一个短暂动作都是“台下十年功”,看似一个动作但含着许多技巧,你觉得精彩请不要吝啬你的掌声。我喜欢吕布的拍案而起,貂蝉的甩翎功。
魔术是留给善动脑的朋友看的,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我较喜欢杂技,女艺术家双脚灵活有力旋转变换着一个大汉才能抱起的四方桌,演绎着属于她的神话。凿实让观众捏着汗观赏!
高潮得继续,“皮金顶灯”深入了四川的习俗和方言,单单一个粑耳朵,就引起老外一阵憨笑,不禁疑问:“找四川老婆,难道就得被她们揪耳朵么?”如果是美女那还是值得的哈!皮金的头皮真会动吗?高实在是高。
吐火和变脸达到整个晚会的高峰,大家跟我一样眼睛都没眨,生怕错过好戏,不懂他们的台步,只愿不受这“声东击西”的影响,期待他们更高深的艺术造诣。现实的社会啊,不要让我们的国粹变得如此商业化好吗?吐火是含有煤油在口中,不花多年的心血是成不了气候的,有相当危险性,有可能把自己烧燃。我能感觉到当艺术家们喷火后身上的热度;变脸也有很多种:最经典的是把鞋子向脸一抬,就变了感受变脸。向艺术家们敬业精神致敬!
民族乐器,二胡凄凉地演绎名作“二泉映月”,也能豪迈地畅出“草原之夜”,闭上眼体会旧社会生灵涂炭的辛酸;置身于大草原天苍苍,野茫茫。
皮影戏的表演者,无法想象一个男子的手是柔软的,多情的。惟妙惟肖的口技,二级演员如此,何况一级。
最后大家在王超川剧清唱的“梅花绝句”中依依不舍离开剧场。
"芙蓉国粹"是中国戏曲中十分罕见的以昆、高、胡、弹、灯五种声腔为一体而构成的剧种。主要流行于四川和云南、贵州省。
早在明代,四川已有地方戏班流行,至清代雍正、乾隆年间,随着花部的兴起,外来的昆腔、高腔、梆子腔、皮簧腔传入四川,加上本地灯戏,形成了现在川剧的雏形。由于声腔流行地区和艺人师承关系的不同,早期川剧顺着四条河道形成了川西、资阳、川北、下川东不同的支派。川剧的表演艺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,并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,真实细腻,幽默机趣,乡土气息浓厚,特别善于采用托举、开慧眼、变脸 、钻火圈、藏刀等特技来刻画人物性格。传统剧目极为丰富。
川剧的剧目十分丰富,早有“唐三千,宋八百,数不完的三列国”之说,仅四川省川剧研究所就收藏有2000余种,这些剧目中除“荆、刘、拜、杀”以外,属于高腔系统的有“五袍”、“四柱”、“江湖十八本”,还有川剧界公认的“四大本头”。所谓“五袍”即《青袍记》(又名《五福堂》,写梁灏82岁中状元事)、《黄袍记》(又名《佛儿卷》写释迦牟尼成佛事)、《白袍记》(写薛仁贵事)、《红袍记》(即《白兔记》)、《绿袍记》(即《绿袍相》、《拷春桃》);所谓“四柱”即《碰天柱》(写共工怒触不周山事)、《水晶柱》(写观音差韦陀收滥龙和水龙事)、《九龙柱》(写闻太师升天故事)、《五行柱》(写孙悟空大闹天宫事)。所谓“江湖十八本”即《幽闺记》、《彩楼记》、《木荆钗》、《玉簪记》、《白罗帕》、《百花亭》、《葵花井》、《鸾钗记》(《放白蛇》)、《白鹦鹉》、《三孝记》、《槐荫记》、《中三元》、《聚古城》、《铁冠图》、《全三节》、《汉贞烈》、《五贵联芳》、《蓝关走雪》等。此外还有《金印记》、《琵琶记》、《红梅记》、《班超》(即《投笔记》)高腔4大本。川剧弹戏的剧目以《春秋配》、《梅绛亵》、《花田错》、《苦节传》4大本为代表。川剧胡琴剧目多演三国、列国故事,以清末作家黄吉安编写的“黄本”最为驰名,如《青陵台》、《三伐宋》、《神农涧》、《审吉平》、《柴市节》、《三尽忠》、《绵竹关》、《江油关》等。川剧昆腔剧目已经不多见,只有《议剑献剑》、《东窗修本》、《醉皂》、《醉打》等。川剧灯戏剧目有《请长年》、《拜新年》、《打面缸》、《五子告母》、《裁衣》等。除以上传统戏外,现代戏《江姐》、《四姑娘》、《死水微澜》、《变脸》、《金子》以及新编历史故事戏《巴山秀才》、《易胆大》等都有较大影响。
文章来源: 行摄川藏
发表评论